中欧班列合作发展论坛

班列为媒 增进民心相通

□本报记者 逯彦萃

中国到欧洲的距离有多远?汉使张骞用13年立下丝绸之路“凿空”之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历时4年来到元都。

今天,陆上“钢铁驼队”让中原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相距万里的中欧宛如近邻。

我省如何发挥“钢铁驼队”作用,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5月10日,在第七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中欧班列合作发展论坛上,业界学界大咖给出了答案。

项目为媒 促进经济相通

大会论坛既是思想的盛宴,也是合作的平台,多个合作项目在当天签署。分别是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项目,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与嘉邦路(河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匈牙利出口促进局河南代表处与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项目,郑州中原新丝路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与中俄铁集国际货运代理(北京)有限公司合作项目,郑州中原新丝路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与德铁承亚货运代理(上海)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与河南越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河南关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阳丰和物流有限公司合作项目。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将更加密切,民心民意也将进一步相通。

加强合作 实现信息互通

对于中欧班列下一步的发展,业界学界人士在普遍看好的同时,也提出了合理建议。

匈牙利出口促进局中国区负责人扎内特·伊哈兹表示,匈牙利一直高度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中欧班列的合作发展。“对于匈牙利出口企业而言,中欧班列是非常重要的国际物流运输方式。我们将继续支持和参与中欧班列的发展,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扎内特·伊哈兹说。

商务部原副部长易小准表示,郑州作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城市,应当充分发挥中心的集结功能,搭建统一和开放的平台,吸引周边城市参与,与其他集结中心城市协同发展,打破区域经贸壁垒。同时,要积极拓展国际双向通道,大力建设海外仓,在国外聚货、建园,实现返程班列常态化运行,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国家口岸办原主任叶剑表示,目前国内开行班列的城市多、线路多,出境后的线路大部分重复,部分城市多线争跑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铁路、海关、平台公司等部门之间信息还没有完全做到互联互通,存在难以形成合力的情况。他建议,建立中欧班列全国统一信息化平台,横向加强海关、铁路、班列运营平台信息采集和互认,纵向完善境内各物流节点与海关之间、海关与铁路之间信息的即时流转和维护,相互确认,实现口岸之间、各部门各环节之间“有序分工、集成管理”,构建更为便捷的口岸联动新模式。

数字化赋能汽车产业出海论坛

数字化拓宽中国车企“出海”之路

□本报记者 王延辉

每天,宏阔的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密密麻麻的“河南造”汽车在此集结,排队等待“乘坐”火车出口海外。

这样的火热场景正是国产汽车加速出海的生动写照。

“随着中国车企以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在全球市场不断开辟‘新蓝海’,整个汽车产业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5月10日,在第七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数字化赋能汽车产业出海论坛上,相关专家和汽车行业代表会聚一堂,分析汽车产业市场需求,探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出口势头正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达340万辆,同比增长55%,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90%,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3%。

“传统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出行空间转变,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依靠智能化、网联化优势不断加深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影响力,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评价。

从2014年第一台客车出口到如今累计出口超8.7万台客车,产品批量远销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跑出全球客车销量“第一”,宇通客车是如何做到的?论坛上,宇通客车海外营销部副总监彭旭分享了宇通客车的“出海之路”。

“汽车出海不能等同于卖车,要在数字化支撑下实现服务链、供应链创新和‘出海’。”彭旭介绍,宇通客车围绕“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无人场站、自动充电系统、智能站台、云控平台”六大核心技术,构建了“人—车—路—网—云”一体化协同控制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用电动化、智能技术开启商用车新能源时代。

“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完成了从产品贸易、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2.0时代的跨越。中国汽车品牌出海,不再只是把一两款车以较低的价格,通过贸易的形式出口到海外,而是技术、制造、人才、商业模式等全面提升之后的系统性出海。”爱驰汽车副总裁李辉在论坛上专门分享了汽车出海的“方法论”。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快速在汽车产业落地生根,将持续改变汽车行业的传统运营逻辑和商业模式,跨境电商也在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的新引擎。”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认为,近年来,河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获批多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展现出极强的发展韧性,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承载地,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架起了新支点,进一步拓宽中国车企“出海”通道。

“河南开行的中欧班列就经过拉脱维亚,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会经这里进入欧洲市场。”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交通参赞思博深信不疑。

汽车出海,破浪前行。“用数字化新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在海外是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演讲中,李辉的结束语道出了与会者的共同心声。

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论坛

多维度挖掘和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人才

□本报记者 宋敏

5月10日下午,第七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围绕“产教融创数写华章”主题,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郑州市副市长陈红民说,跨境电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和创新的支撑。要共同探讨跨境电商“政校行企研”紧密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大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筑牢人才蓄水池;调动企业、行业商协会、培训机构积极性,推进跨境电商人才社会化培养;举办各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多维度挖掘和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是跨境电商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育的主力军,目前我省有32所高校开设了跨境电商专业。”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董玉民介绍,当前,伴随贸易数字化和数字全球化,市场和行业对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日益增强。对此要进一步优化高水平人才供给,推动专业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执行院长苗晋琦表示,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顶层设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在此基础上,将借助此次论坛,发挥“政产学研用”结合优势,集中社会优势资源,打造集高端智库、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国际化平台,共同推进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健康发展。

论坛现场,中部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中泰人才培养基地、中德产教融合平台揭牌,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昇阳跨境电商产业园、河南正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唯品会郑州海淘运营中心、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国务院参事、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院长汤敏,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高级研究专家伊赫木·阿不都拉耶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孙宝文,Wish电商平台中国区商务拓展总经理尹亚星,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分别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的新机遇、新格局、新发展等,多角度发表主旨演讲。

在主题对话环节,各位嘉宾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合作共识,围绕如何开展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培养跨境电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话题,探讨“政校行企研”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形成跨境电商创新高地及跨境电商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3)发布

聚焦跨境电商产业长期价值

本报讯(记者 宋敏)5月10日,在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论坛上,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全球(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联合发布《跨境电商蓝皮书: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全面总结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新环境、新特点和主要挑战,深入分析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探索实现跨境电商产业长期价值的发展新路径。

发布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潘维成介绍,《蓝皮书》共40万字,由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探索篇、附录五部分组成,全书具有视野广、重调研、覆盖广三大特点。

《蓝皮书》认为,未来跨境电商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跨境电商步入品牌出海黄金时代,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产品以“品牌”的姿态进入全球市场;跨境电商行业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数字化精细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跨境电商加速构建生态化服务体系;跨境电商与贸易新业态加速融合,“跨境电商+海外仓”联动发展,优化并稳定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迎来“供应链为王”阶段,供应链成为出海企业核心竞争力;出海企业加快推进“本土化”进程。

《蓝皮书》提出聚焦跨境电商产业长期价值的六大策略,即跨境电商行业要以构建长期价值为目标,持续优化跨境电商产业生态,推动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中国品牌出海步伐,促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国际规则制定,助推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