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端如何构建好一个私域体系框架,与电商平台形成互补,并产出优秀的GMV,我们在上一篇《3 个月实现 GMV 指数级增长,「母婴人群」的私域运营全流程解读》已经给出了答案。
今天,我们约到了零一私域操盘手钟杉,就「线上私域流量如何反哺实体店」为主题,还原了他们服务连锁加盟茶叶品牌时的规划与实际落地思路复盘。
在本文中,我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享:
1.实际调研后门店流量的四种类型2.线上社群、线下门店的同步留存3.强化店长形象,完成品牌认知迁移4.如何理解线上、线下「场」的差异
文中实操经验,如对您有所启发,欢迎在文末分享您的收获和见解。
1.门店流量的划分
私域的搭建,需要一定的用户流量积累作支撑,而对于线下门店的私域搭建,我们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门店有哪几类用户?哪些适合导入到线上私域中?基于该茶品牌的线下加盟门店现状,以及在线下实地调研,与门店店长、导购的深入沟通后,我们将可导入私域的流量,划分成四个主要部分与对应策略:1)门店自然流量通常店长在加盟前都会预先做调研,不同门店的自然流量用户群体差异性很大。包括在用户进店后的购买意愿调度、以及导入私域时,比较需要门店店长的主动性。执行动作上,主要针对两类(已购/未购)用户,定向设计好邀请用户添加企微、进入社群的话术。以产品试用类活动宣发、茶叶知识类分享作为引导诱饵,强调添加后的深度服务价值。2)种子流量种子流量泛指店内老顾客,或者回头客,通常他们对门店品牌、产品有基础的信任,或是相信店长及导购的人品。这部分用户在导入私域时的难度较低,具体运营上,我们更多会以朋友圈宣发、1v1私聊关怀等常规形式触达用户,引导入群,强化用户的品牌与产品认知,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吸引他们二次到店或带新用户到店。3)转介绍流量由于线下门店本身的社交特性,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转介绍、老客户推荐的流量,占比非常大。他们都有潜在的消费需求,但对门店与品牌本身的认知还比较弱,通常抱着相信朋友、来试试看的心理。这类用户导入私域后,有较高的概率发展为深度用户,提高客单。具体的私域策略会通过店长及导购,采用深度的 1v1 私聊、红包、产品知识等钩子的吸引,邀请用户到店品尝试用,并提供与老客户同等级别的服务权益。4)活动流量活动流量相较于前三种流量,在手段上可尝试的方法会更多,如门店举办的周末活动、节假日活动、店庆活动等。通常我们会以店铺海报、社群邀请等方式触达用户,同时可以引入裂变手段获取更多流量,并以通过充值优惠、红包等诱饵,将更多的流量导入企微、社群。同时,这里的活动流量需要注意界定,区域内(门店附近)的流量到店概率会更大,区域外流量更多侧重于让更多人认识到品牌本身。
2.如何通过社群留存提升到店频次
根据零一过往的项目经验,一些零售门店的私域,进群的用户相比于没进群用户,在 3 个月内的复购次数高了 3.6 倍、复购金额累计多了 7 倍。道理很简单,以前是经过门店才想起来买,现在哪怕是不经意看到的群信息,也会被激发消费需求。线上需要反哺到线下,尤其加盟连锁店,店长的积极性一定是由实际到店的客流情况驱动的,于是我们后续的动作主要有 3 个前提:1)不在社群内进行销售行为,搭建主题性、内容型的社群2)确保社群内的信息价值与人情味,避免用户对社群形成「与我无关」的认知3)尽可能解放店长的时间,减轻店长的运营执行工作量和难度只有出色的内容,能够最大化确保社群的留存,以及用户的打开习惯养成,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确保流量是真的被我们有效承接并运营的,而不是一堆社群,虚假繁荣。同时,我们的核心目的是到店率,该指标的好坏,会直接决定加盟店长对社群重运营动作的配合度,以及他们执行后接收到的「正反馈」。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打造「内容型社群」,避免在社群内进行逼单,并确保社群的打开率。于是在社群维度上,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件事:首先明确品牌方能为门店提供的帮助,譬如在用户福利上,进店消费满 500 元后,就可以获得由品牌方送出的礼盒。又譬如针对进店充值的会员用户,让他的会员日折扣变得更加实惠,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品牌方定下的价格体系。这里的福利,本质是为了减少店长的执行成本与门槛。如果无法确保店长的执行力,后续一切自上而下的规划都是空谈。同时,福利派发这件事情,本身也可以理解为品牌对加盟商的扶持,以及面向市场的品牌行为,是一种双赢的措施。在这个基础上,店长自身需要在社群中起到情感维系、产品咨询服务、互动活跃、制造话题、营造氛围、增加信任等作用。以我们过往经验,该环节比较依赖店长自身的个人魅力,以及店长和周边人群调性的匹配度。而我们运营人员会准备好一套标准的 SOP 以及内容库,便于店长执行时,在认知上的门槛是很低的。实际过程中,店长在社群主要会负责到以下几类运营动作:第一,价值输出如产品知识分享、养生知识等,目的是为社群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内容,提高价值输出,增加用户打开群聊的积极性。第二,规律性动作围绕用户行为习惯,在早晨、晚上发资讯、科普等,目的是为社群人员提供最新新闻、激发活跃度、让人养成定点打开社群习惯。第三,用户抽取福利活动每周一到周五,不定时在社群做一些秒杀、发券的活动,用抽奖、小游戏或红包的形式找到幸运用户,邀请到店,让用户养成习惯的同时,开始增加到店概率。第四,组织线下活动如产品研讨会等结合一些活动玩法(运气王赠包间券、互动接龙等),确保店长在线下场景中,能给到用户超越线上的体验。前两条反馈链条比较长,后两条通常能够直接驱动用户到店。常规情况下,用户最关心的点一定是产品价格,以及薅羊毛占便宜的心理。借助红包、优惠券的刺激,让用户感受到来自门店的诚意,给用户到店充足的心智支持,这都是高频日用品的到店逻辑。茶品类的线下门店用户,价格敏感度较低,店长本身也更看重高净值用户群的运营,因为这是最简单有效带动门店消费、推动储值类业务的收益的办法。基于这个前提,我们需要更多考虑如何提供附加价值,让高净值人群感到新鲜、有意思、愿意来看看,消磨空闲时间。譬如,邀请他们担任产品体验官,当零售门店新进一些产品时,主动激发用户到店,对产品进行品尝体验,让用户感受到门店的关怀,有一种「一有好东西就想到你」的情绪体验。
3.强化用户对品牌的记忆
对于茶叶这类自带文化属性的产品,店长共情的驱动、个人魅力的展示,在运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贯穿引流、留存、线下全环节。因此,加强店长人设的塑造、社群发布话术尤为重要。首先店长的包装上,专业人设是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建立起用户对店长的专业度的感知,基于头像、简介、朋友圈动态等内容,让用户感受到店长的业务价值。但是门店的互动,是人情式的交互,人设打造一定是基于我们的框架,去提炼各个店长的个人风格,协助他们呈现。在这个基础上,店长后续的动作诸如社群分享、1v1 答疑与转化等,都会更加顺畅。在我们实际操盘过程中其实会发现 2 个现象:1)大多数用户并不乐意在群内表现出自己“不知道某事”而直接询问,更愿意 1v1 交流2)1v1 建立过链接的用户,更愿意在群内响应运营人员现象 1 的高频出现,通常可以侧面印证大家对社群的打开率、对话题的兴趣度。同时,不愿意当众暴露无知,参与公共讨论,也是可以理解、但常被社群运营人员忽视的用户心理。现象 2 则为我们活跃社群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方向,也成为我们加强 1v1 的数字化、温度感的有效论据。
4.线上与线下「场」的协同价值
线下零售门店的私域运营,并没有超出「流量+信任+内容」的框,至少我们从该类加盟品牌中,没有发现超出我们理解范畴的结论。只是相较于纯线上端的运营,我们需要更充分考虑如何利用好线下门店的「人情味」和「低信任门槛」的优势线上的场构建的再好,如果线下把控不到位,也会出问题。对于门店来说,私域是一个降本提效的回访促复购策略,让用户在店铺外持续熟悉门店。但最终,最核心的关键仍然是门店本身的运作需要到位,再加上店长对这件事的充分投入。要想赢得用户的长期支持,线上社群和线下门店,都需要更加出色的内容和活动进行支撑,并且像加盟店类型,还需要店长作为中间的桥梁链接起来。「货」是相同的,「人」是围绕店长的。运营人员只需要完成好实地调研,建立好机制,确保线上与线下的「场」可以顺利迁移同步,最终带动整体的转化。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