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没想到,北大教授也和我们中学教师一样,为职称的事情闹心。

元旦期间,北大知名教授辛德勇在自媒体连发文章求职,想离开北大。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觉得自己应该评上“博雅讲席教授”,最终却没有评上。

他觉得北大“欺人太甚”,所以萌生退意。

而对于新单位,他没有特别的要求,不在乎学校的等级,不在乎工作地点,甚至“南极和北极也去”。

当然,他想得到和“博雅讲席教授”同样的待遇:

一是能工作到70周岁,二是工资也参照执行。

02

也上网搜了搜,对于辛德勇教授该不该评上“博雅讲席教授”,网友们也是见仁见智。

不了解辛德勇教授的具体实力和北大“博雅讲席教授”的评选办法,对这件事无可置喙。

但有些网友的观点却颇有意思,有人劝辛德勇教授说,这事还得忍忍,不要一时冲动离开,因为离开了北大这个平台,可能会失去得更多。

有人甚至直言嘲讽:“北大不是因为你而厉害,而是你因为北大而厉害。”

03

想起了一些单位里的领导,特别喜欢转发诸如“离开了单位你啥也不是”这样的文章。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文章?因为领导代表着单位啊!离开了单位你啥也不是,言外之意就是你要老老实实听话,有委屈也最好忍着,因为你一旦离开了,还不如在这儿受气。

对很多人来说,这也是实情。

比如领导本人,离开了那把椅子,着实什么也不是。

经常有人当官当久了,别人吹捧惯了,真的以为自己英明神武,能力超群,于是下海经商。

结果却发现,没有了手里的那点权,自己只是普通人一个,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最终惨败收场。

比如那些混日子的员工,要能力没能力,要态度没态度,离开了单位,可能真的活不下去。

但对于大学教授,尤其是顶尖的大学教授来说,不应该如此。

04

最好的教授,他头上的光环应该学术成就,而不是大学的名称。

就好像我们一提起爱因斯坦,都知道是他提出了相对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哪所大学的教授。

而不管哪所大学,能够把爱因斯坦聘请过去,都是那所大学的荣耀。

真正的教授,应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这样的底气。

我不了解辛德勇教授的学术情况,但窃以为,至少他自己认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他有这样的能力。

如果只是因为北大的名头才让他成为了名教授,离开北大就啥也不是,那么他不会做现在这样的事情。

05

当然,单位和个人之间正常的关系,不是谁依附于谁活着,而应该是相互成就。

单位给了我们稳定的岗位,合理的薪水,我们也为单位贡献了聪明才智,让单位变得更好。

客观地说,在单位里,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公平或自以为不公平的事情。

而个体和单位硬杠,显然吃亏更多。

想要不受那个窝囊气,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随时离开而且离开后过得更好的能力。

你强大了,才有资格说不。

从这一点上讲,我倒是希望辛德勇教授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这样的人多了,单位里的事情才会越来越公平。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